

尊师重教 立德树人
江宁全力打造教育强区
本报讯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9月10日,在庆祝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的氛围中,江宁区教育大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部署,奋力推动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立涛,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崔春霞,市教育局局长吴秀亮,区领导林涛、黄成文、赵洪斌、程军、张安、任宁、张玉力、王才权、邱益萍等参加。
在东山外国语学校青春剧场里,省市区有关部门、单位,全区教育系统及教师代表共赴这场属于江宁教育的盛会,传递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热爱与坚守。建设教育强区,办好江宁教育,关键在于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名、正高级教师60名、省特级教师53名,在职特级教师总数位居全市首位。他们用爱与奉献诠释责任担当,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
会上,优秀乡村教师、职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学前教育教师等代表上台接受礼敬,全场报以持续而热烈的掌声,这既是对他们的褒奖,也是向默默耕耘、育才无数的教育工作者的致敬。
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龙都初级中学老师刘玉芸用30年光阴坚守初心;铜山中心小学老师郭荣幸退休不退岗,助力10多名学生获评“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全国模范教师郭庆28年如一日,用耐心与爱心守护每一位特殊儿童的成长……
林涛代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向全区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围绕推动教育强区建设,林涛要求,要扛起使命担当,把准重大要求、工作基础、工作短板,明确教育强区建设的前进方向、提升方向和攻坚方向,坚定不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要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立德树人、优质均衡、筑魂提质和改革创新,构建一体化思政教育新体系、科学化教育布局新体系、高质量教师队伍新体系和现代化教育治理新体系,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要凝聚工作合力,携手打造高效协同的教育发展生态,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尊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生动局面,谱写江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崔春霞指出,江宁教育以南京最大的规模体量、加速提升的良好势头,在全市教育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希望江宁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教育服务品质升级,不断加大优质师资培养力度,以改谋强、以质图强、以治促强,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秀亮指出,江宁聚焦“学子就学首选地、名优教师集聚地、教育质量新高地”目标,打造“学在江宁”办学品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江宁在打造教师队伍建设新高峰上强化保障,在深化校地协作、校企合作新模式上大胆探索,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新实践中贡献力量,在深化技术赋能教育的新变革中乘势而上。
会上,《江宁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正式发布,锚定未来三年教育强区建设的崭新坐标,全面构建“学在江宁”高质量教育体系。《行动方案》由1个主体文件和7个配套附件组成,其中主体文件围绕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核心目标,明确了“聚焦立德树人实践,大力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推进教育改革攻坚,持续优化高品质教育服务”“赋能数字教育跃升,加快构建高水平智慧校园”等5项重点任务以及18个具体行动。7个配套文件分别聚焦教育资源供给、智慧教育生态、校园足球建设等不同领域的重点,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攻坚性的创新举措。
迈向教育强区建设新征程,必须强化教育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围绕这个发展目标,当天的会议成立了江宁区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将重点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合作三个方面工作,通过政、校、企的深度协同与持续创新,构建贯穿招生招工、教育教学、实习实训、认证评价、就业晋升的全过程高端蓝领培养体系。
会上,区政府分别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签订《“高高衔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南京师范大学签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质效提升合作协议》。
围绕推动江宁教育高质量发展,东南大学、区教育局、江宁开发区、东山外国语学校、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作交流发言。
花样跳绳、篆刻等特色社团丰富孩子课余生活,无人机低空配送校园餐……会前,与会人员还实地调研了解东山外国语学校特色教育及智慧化后勤体系试点情况。
江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