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动感应 + 自动报警 + 后台传输
二代智能警示桩守护地下线缆
本报讯 “下有电缆,禁止开挖”。安装地下线缆的地面上矗立的警示桩,一旦感应到周边机械施工等导致的震动后,立刻抓拍照片,发出语音警示,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后台,引导运维人员及时确认或赶往现场处理。这是江宁企业南京拓恒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二代智能警示桩,将于下月投入市场。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由于道路施工、路面开挖等原因导致地下线缆被挖断的事故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拓恒物联组建了一支包括多名网络通信和计算机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研发团队,以内置信号分析算法和多种工业协议的5G+边缘计算网关为方案核心,研发了基于地下资产管理需求的大安全监控平台,目前公司此类产品包括智慧地钉、智能警示桩等。
“电力线缆一般是在施工过程中被挖断,从施工开始到挖断,会有几十分钟到数小时的缓冲期。如果能在施工开始时及时预警,派人赶赴现场进行告知,就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挽回损失。”拓恒物联总经理于浩说,相比于传统警示桩,智能警示桩增加了震动防外破功能,将警示桩安装于草地、绿化带、土路等松散土质路面,当半径15米范围内的重型机械、重型车辆、挖掘机施工时,会产生比较大的震动作用于地面。警示桩可立即感应到震动,并通过内置高性能芯片和AI算法智慧判断风险等级,筛选有一定风险的震动生成报警信息,传输给后台监控系统,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
“与第一代产品相比,第二代智能警示桩的每个面都增加了摄像头,便于后台查看取证。”于浩说,智能警示桩就像24小时值守的线缆“卫士”,原来需要依靠脚底板和经验才能判断的风险,现在可以即时响应,更大程度缓解巡检人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企业第二代智能警示桩在手订单超千万元,工厂正在马不停蹄加紧生产。
据悉,入选南京市培育独角兽的南京拓恒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度开拓,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务、电力、燃气、交通、通信等行业,企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
江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