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土之上 岁月鎏金
文/高中
昔年芃芃黍离地,今成粼粼广厦林。不见陇头耕凿影,但闻实验室奋进声。
我原以为紫金山实验室隐于“钟山”毓秀之中,未料竟扎根于我挥洒过汗水的江宁开发区。惊喜之余,更觉恍然——时代奔涌如滔滔长江,我们这些老开发者的记忆,是否已成岸边搁浅的小舟?
2001年,我来到江宁工作。没过多久,江宁开发区开启宏伟战略,跨越阳山河。当时的口号是“向南拓展,向西挺进”,也叫作“西进南拓”。清水亭大道(苏源大道)工程南延,将军大道南延……那段日子,我每日骑着摩托车,从胜太路出发,一路前往阳山河南岸的金村,而后向西行进,穿梭在农家房舍与田地之间,越过低矮的丘陵,驶向清水亭大道的工地。 那时的村庄,房屋高低错落,布局杂乱无章。乡间道路两旁长满杂草,狭窄逼仄,崎岖蜿蜒。不知为何,那些场景时常在我的梦境中重现。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20多年悄然流逝。
今年5月,我再次踏上金村这片土地。高低错落的房舍、农田、荒芜丘陵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农户住进条件优越的复建小区,过上了美好的城市生活。
驾车途经紫金山实验室时,我忍不住停下车,徒步走近它,渴望近距离感受这片承载着国家科技发展希望的热土。眼前,实验室大楼气势磅礴,现代化设施完备齐全。科研人员步履匆匆,他们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憧憬与十足信心。四周绿树环绕,道路宽阔平坦。曾经的田野早已华丽地转身,变身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科技新城。紫金山实验室,攻克了太赫兹通信难题,6G核心技术领跑全球。
目睹这一切,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往昔为开发建设拼搏奋斗的日日夜夜,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我们曾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只为推动开发建设顺利前行。曾经挥洒的汗水与付出的努力,如今都成为这片繁荣景象的坚实根基。
我在这片土地上缓缓踱步,回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从往昔的荒芜到如今的繁华,江宁开发区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伟大奇迹。而我,作为这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与建设参与者,心中满是自豪与欣慰。即便已退休,这段珍贵回忆将永远伴我前行,激励我持续关注这片土地。
如今的江宁开发区,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今后会更加辉煌。紫金山实验室还在向新的目标前行,要将南京打造为全球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高地,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